知识就是力量
金振亚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任正非大学期间,他父亲对他的嘱托,这个嘱托深刻影响了任正非的一生,让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类似信仰的崇敬,支撑他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没错,对他来说,人生就是战场,而知识就是他最重要的武器。
今天想和同学们分享任正非年轻时代打的两场硬仗,那时候,他和大家差不多年纪。
第一次战争长达十几年,这场战争就是为了活下去。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这篇文章里写到:“直到高三的时候我还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挣扎。我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吃,被爸爸看到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个时候我家穷的连一个可以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随便去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弟妹妹活不到今天。”大家能不能想象到,高三时饿到这种程度,缸里的粮食多吃一把,都很有可能有一两个弟弟妹妹活不下来。任正非写道:“高考临近的后三个月,妈妈经常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让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进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和弟弟妹妹的口中省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任正非从出生到高考前,十几年的时间,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活下来,这一家人,从父母到弟弟妹妹吃饭都是严格的分配制,才能确保每个人都活下来。这场战争打了十几年,是因为资源匮乏,因为贫穷,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多大的磨难。
任正非第二场战争是考上大学,他说过一段话:出身贫寒并不羞耻,而思想与知识贫寒,出身再高贵也不光荣。我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贫穷、饥饿、父母逼着学中度过的。没有他们在困难中看见光明、指导并逼迫我们努力,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这段话里面,“逼迫”这两个字用了两次。父母逼迫他和弟弟妹妹学习,因为学习是要吃苦的,好多人都受不了。有人生远见、社会远见的父母,就是这个态度,学习是苦,那也必须去吃,否则后面连活都活不下来。他的父母就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意志。
任正非的第二场战争就是在60年代考大学,他考上了重庆的一所工程学院,这场战争是父母帮他打赢的。那么贫寒贫困的家庭,终于能读大学了。
上了大学之后,任正非就不是被父母逼迫着学习了,而是主动学习。他那时对知识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与狂热,持续一生。他怎么认识到的?大学期间,有一次回家的时候,他的父亲说:“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弟妹妹。”任正非那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一定思考过这个问题:父亲的重托——有能力帮助弟弟妹妹,我能有什么能力呢?我怎么涨能力呢?他一定反反复复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最终结论就是学习,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有见识,只有这一条路。他下了狠心,他自己说:“背负着这种重托。”注意,是“背负”,不是“背着”,“背负”那是更加沉重的。大学期间,他将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请大家想一想,大学生里面把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两遍的有几个人,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没有。他还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还自学了三门外语,他是理工科的,还学三门外语,当时达到可以阅读课本的程度。不仅如此,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军事著作。
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他自己打赢的,父母该做的已经做了,该嘱托的已经嘱托了,就看他自己能不能悟到,敢不敢去承担这个责任。任正非承担了家庭责任,带着这个重担苦读。
大学里拼命学习给任正非奠定了一生的基础,仅仅这一点,就把一万个人里面的9999个人全都甩出去了。知道任正非是企业家的人很多,但知道任正非是个知识精英的人却很少。看看他的学习效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当时参会的知识精英,全国总6000人,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足150人,而33岁的任正非就在其中。几亿人口里的6000个知识精英,任正非就在其中,33岁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靠学习、知识、技术拿到的。
最后,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人生无处不考试,整个人生就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场战争。而那些想要躲避战争的人,终究会在永无止境的纠缠中无法脱身。人生中很多事情是躲不掉的,正确的苦是躲不掉的。躲掉学习的苦,后面会有更多生活的苦。
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审核:尤继峰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