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拒绝过洋节
——倡议书
高一1班 吕勇志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拒绝过洋节》。
回溯传统,当今中国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在近些年来,诸如圣诞节、、感恩节等众多的“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我们也在慢慢地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又一年的漠视和众多洋节的冲击下逐渐被淡化了,有些同学也借洋节之机,大肆狂欢,迷失了自我。
我们以圣诞节为例,
每年公历12月25日,是耶稣的诞辰。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 基督教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 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又名“耶诞节”
而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是西方的欢聚,更是中国的伤疤!
清朝末年的1900年5月28日以英、美、法、德、俄、奥、日等八个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大肆侵略我国,对我国进行了烧杀抢夺,其中除日本以外的七个国家信奉的都是基督教。
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 基督教乘机而入。将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目的就是同化中国人的思想,以便于进行殖民统治。圣诞节是基督徒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伤疤。但你可知仅仅相隔一天的12月26日又是什么日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诞辰纪念日。是他,拯救中国人民与水火之中;率领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全国人民过上了美好的日子。而我们却只知道圣诞节……
在如何借鉴西方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早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在他的《拿来主义》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也不全面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但是如果只是一味任由西风东渐,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将被逐渐遗忘,慢慢湮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那么,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再追悔莫及也为时已晚!同时,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承!
在此,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与之相关的装饰物品。
3、创建文明校园。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生,我们要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倡导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请永远记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理应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和自豪!
审核:尤继峰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