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根植于心,珍惜粮食践行于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6班刘洛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统美德根植于心,珍惜粮食践行于行》。
粮食对于我们来说,是维持生活和生命的重要资源,我们在生产粮食的道路上飞速发展。直至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非常多元的饮食生活。时代的发展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与此同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的产生。
粮食是立命之需,是生存之源。“谁知盘中餐,粒粒艰辛苦”的诗句家喻户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训诫犹在耳畔。“粮食不是自然生,农民血汗集结成。一粒粮食万滴汗,起早贪黑粮满仓。”“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这便告诉了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而“民以食为天”,更是表明了粮食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
自古以来,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世界的。不要忘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虽然袁隆平爷爷的高产量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饥饿问题,但我们不应忘记历史。当今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的人们在忍受看饥饿与寒冷,我们比起他们来说,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動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宣传节约的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每年的10日16日是世界粮食日,它的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在漠视餐桌上的粮食时,人们不曾想到,粮食危机正潜伏而来,中国的现实是人多地少,现实的境遇似乎远没有如此乐观,一些粮食专家的分析结果更像是一种警告: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中国将在数年后可能发生粮食短缺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进口数量在逐年增加。
其实,珍惜粮食并不难:在一日三餐中我们可以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在日常生活中不与他人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从个人做起,从日常做起,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杜绝校园“舌尖上的浪费”,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贵”的浓厚氛围,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珍惜粮食贵在平时,重在坚持。
“节约是一种光荣,浪费是一种可耻。”这一口号永远都不会过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也是举手之劳。为此,我倡议:1.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2坚持杜绝浪费行为,践行“光盘行动”;3.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珍惜粮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从不浪费自己手中的每一粒粮食做起,让你我都从物质的需要与精神的保障中筑牢基盾。让我们行动起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我们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